中国古代毒品有哪些?
唐朝的“阿芙蓉”,明朝的鸦片
鸦片进入中国始于唐代。波斯僧人将蚕虫藏在竹筒里带到拜占庭帝国,也可能是他们将鸦片带到长安,还有另一个渠道,便是从海路来到广州的“大食商”。此时的鸦片是一种珍贵的药品,味道苦、气味臊、花色却艳丽,名字也很美,叫阿芙蓉。
《旧唐书·拂菻传》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这“底也伽”乃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著名的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拂菻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进贡“底也伽”给唐高宗李治,因为尚未满30岁的李治龙体欠安,经常感到头晕目眩。拂菻国的医生认为,鸦片具有抗毒功效,是治疗慢性头疼、眩晕、耳聋、中风、视力差、嘶哑、咳嗽等疾病的解毒剂,故当时鸦片是“万用解毒药方”的主要配方。
到了宋代,鸦片的主要功能还是治病。北宋刘翰《开宝本草》记:“罂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宋人甚至有人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肛脱。辛弃疾即服用过由一“异僧”用陈年罂粟壳与人参一起配成的“威通丸”,治此疾。
吸食毒品在中国大范围流行,当从元朝开始。蒙古族人在征服印欧的同时,把鸦片作为战利品,从西域带回来中国。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而毒品泛滥,当从明代始。徐伯龄撰《蟫精隽》第十卷“合甫融”条称:“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有毒,主兴助阳事,壮精益元气。”
据史书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即是一位染毒成瘾的皇帝。他当皇帝长达48年,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长年宅在深宫大院里,户部主事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乌香,即时藩属国进贡的鸦片。
从《明神宗实录》中所记来看,朱翊钧经常颁谕旨,称“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显然,这是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1956年定陵被考古发掘后,人类学家从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出了毒品吗啡成分的残留,这证明他生前长期吸食毒品。
清朝的“烟”
清初鸦片烟从海外流入闽广沿海,消费形式的改变最终使稀有的药品变成昂贵的奢侈品——烟,消费阶层也从上流社会转向一般富家子弟,“块土价值数万钱,终岁但供一口烟”。乾嘉时人姚君游广东,回来后向友人描绘粤人吸鸦片:“其气芬芳,其味清甜,值闷雨沉沉,或愁怀渺渺,矮榻短檠,对卧递吹,始则精神焕发,头目清利,继之胸膈顿开,兴致倍佳,久之骨节欲酥,双眸倦豁,维时指枕高卧,万念俱无,但觉梦境迷离,神魂骀宕,真极乐世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