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 曾给毒贩保驾护航的领事馆

2015年05月04日 15:33:43 来源: 海峡导报

  故事

  厦门人怒砸“狮狗墓”

  英国领事馆后,有个厦门人怒砸“狮狗墓”的故事。

  文史专家龚洁说,1887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英国领事馆在楼前建造了一座狮形装饰纪念碑,碑侧还竖立一旗杆。当时,人们都称那座狮形纪念碑为“狮狗墓”。

  狮狗墓立于门前,守候了70个春秋冬夏,便消失于历史中。

  1957年,埃及人民发起保卫苏伊士运河运动,英国悍然出兵埃及。厦门市民为声援埃及抗英斗争,砸毁了鼓浪屿领事馆前的那个狮狗墓。如今,狮狗墓的踪影已成追忆。

  挖喷水池挖出四个柱础

  解放后,在领事馆内,工人挖喷水池时挖到了“宝贝”。距离地面1.2米的土层里,四个保存完好的鼓形花岗岩柱础重见天日。

  文史专家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所以把它们的土刨干净,丝毫没有移动位置。

  柱础是建筑中用来奠定立柱的石制构件,是地上建筑的一部分。文史专家何丙仲对这四个柱础进行了仔细考察,“它们建成的年代可能是在19世纪后期。由于至今未找到确凿的历史证据,因此英国何时来厦建领事馆及领事官邸,厦门文史界始终众说纷纭,不过文史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英国领事馆在建成后,至少大规模整修或重建过一至两次,这四个柱础很有可能是最初兴建的领事馆官邸的遗物。”

  柱础由闽南特产石材——白色花岗岩打造,结实厚重。它们大小一致,鼓形的外径达85厘米,用于支撑柱子的石面内径达68厘米。何丙仲据此推断,当时的这幢建筑应该相当高大,至少有5米。

  英国领事馆官邸建成前,那里原是鸦片战争中鼓浪屿炮台的所在地,中国战败后,英国人来到鼓浪屿,毁掉炮台在此建官邸。何丙仲说:“我们因此非常希望能够在官邸的基建工程中,发现当年的炮台遗迹,或者是铸炮、城墙的遗物。”

  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老照片由龚洁、白桦提供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