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救赎毒殇

2015年05月25日 11:09:35 来源: 天水日报

    “天之骄子”沦为“瘾君子”

    21岁的谢天明是一名被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西安某大学学习计算机管理,后来却染上毒瘾,屡次戒毒却又复吸,去年10月,伤心欲绝的妈妈亲手将他送进了戒毒所。

    帅气、阳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谢天明的家在陇南市成县,2012年的寒假,谢天明和几个中学同学聚会时,有朋友当着他的面吸毒,朋友招呼他一起吸,他拒绝了。“一次不上瘾,吸一口特别舒服,不信你试试。”朋友劝说着。

    抵抗不住好奇心,谢天明抱着“就吸一口试一试”的态度吸了第一口海洛因。

    “完全没有舒服的感觉,恶心、头晕,非常难受。晚上回家后躺在床上感觉轻飘飘的,心里想着再不吸了。可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不由自主地想要寻找那种感觉。”谢天明说,那个寒假他整天就和这些吸毒的朋友混在一起,一天不吸毒就浑身难受。

    转眼假期结束了,回到学校的谢天明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远离那些吸毒的朋友,靠自己的意志在学校把毒瘾戒了。然而现实并没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开学第一周,谢天明度日如年,身体、心理的双重折磨让他无心学习。他开始逃学,并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每周偷偷地回到成县,购买毒品后再返回学校。眼看谢天明的花销越来越大,父母也从周围听到了一些传言,面对父母的质疑,他就是死不承认,直到2013年5月一次在朋友家里吸毒被警方抓获。

    那次,谢天明被警方依法拘留了15天,出来的当天,他又和毒友们混在了一起。为了挽救陷入“白色陷阱”的儿子,妈妈为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并把他送到新疆的亲戚家。可一个月后,谢天明受不了诱惑,又跑了回来继续吸毒。

    2014年10月,妈妈借口让谢天明陪她来天水看病,住进宾馆的第一天晚上,妈妈含泪拨打了110报警,将他送进了戒毒所。

    “进来以后特别恨妈妈,可现在却特别思念家人,妈妈都是为了我好。”谢天明说,“吸毒让家人没面子,妈妈每次来看我的时候都流着泪,我想早点出去,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重新做人。”

    吸毒让他愧对家人

    第一次接触毒品时,王玉才刚满17岁。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他,结识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其中有几个吸毒的,偶尔在一起玩的时候碰上别人吸,他也就跟着吸一口。“当时觉得挺没意思的,吸完后身上非常难受,人总觉得累得很。”王玉说。

    1992年,王玉进入武山县一家生产探矿机械的工厂工作,有了收入后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管束,和厂里几个吸毒人员越走越近,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用在购买毒品上。

    十年时间里,王玉断断续续戒毒的次数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还先后进过两次戒毒所。第二次从戒毒所出来时,已经30岁的他丢了工作,于是决定去外地打工,脱离以前的圈子,开始新的生活。此后,王玉努力工作,结婚生子安定了下来。

    2013年春节期间,从外地回到武山老家探亲的王玉在街头偶遇一个曾经的毒友,一番推杯换盏后,禁不住怂恿,已经远离毒品九年的王玉又复吸了。

    再次吸上毒品的王玉十分懒惰,不再出去打工,而且脾气变得很暴躁。不到一年时间,王玉就把打工九年积攒的10万元家底全吸光了。

    “不能怪别人,都是成年人了,自己有判断,自己意志不坚定,怪自己。”第三次进了戒毒所的王玉有了更多的感悟。

    “年轻时进来没什么感觉,这次进来一想到父母、妻子和女儿,我是真的感到心疼。”王玉的右手在胸口轻轻拍了拍说,在这次复吸之前,他也是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可是现在,每到探视时间,看到妻子的微笑,听到安慰的话语,他就越发愧疚。

    家人瞒着年幼的女儿说他去外地打工了。“电话里女儿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喉头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王玉说:“家人没有放弃我,我也不会放弃自己,所长说了,我的戒毒很成功,我希望能早一点出去和亲人们团聚。”

    摆脱毒魔 重新开始人生

    进戒毒所之前,李林、安平、谢天明、王玉以及其他的学员,都和大街上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但或是因为好奇,或是为排解情绪,或是因年少无知……他们最终染上了毒瘾,人生便充满了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徘徊、游移和抗争。

    天水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程上游介绍,凡是吸毒的,之前大都有着较好的家庭条件和经济基础,但只要沾上毒瘾,无论你有多少财富,都将付之一炬,最终不但身体饱受摧残,还将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或命殒毒爪。

    在戒毒所听到的最揪心的一句话便是“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据了解,吸毒人员在戒毒所通过药物、精神等多方位的治疗,戒毒率能够达到100%,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人复吸。

    “‘心瘾’是最难以控制的,即使身体依赖消除了,精神依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易消除。所以他们只有内心向‘心瘾’宣战,才能真正摆脱毒魔的控制。”采访中,天水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程上游言语恳切地说,对于吸毒者而言,身体对于毒品的依赖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戒掉,但想要戒掉“心瘾”,从精神上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却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是终其一生。“这儿很多人都是几次进出戒毒所的了,走的时候发誓保证不再吸食,但是出去后还是抵不过心瘾的力量,又再次染上毒品。”

    戒毒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为了巩固戒毒成果,近年来,天水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更加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不断创新社会、戒毒所、家庭“三位一体”的人性化管教模式,从而使戒毒人员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增强了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决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戒毒人员既是受害者,更是特殊病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帮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强制戒毒所不仅是行政执法场所,更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一所医院、一个家。”程上游说, 近年来,戒毒所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在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方面综合对戒毒学员进行矫正。除了锻炼、上课、劳动,经常还会组织一些扑克、象棋竞赛和拔河、篮球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学员生活比较充实。隔一段时间,戒毒所还会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学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戒毒所还想方设法改善硬件设施,尽可能为戒毒学员们营造一个好的治疗、生活环境。

    “戒毒者如果开始能克制,如果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戒毒环境,再加上自身坚强的毅力,继续克制下去,真正向自己的‘心瘾’挑战。而能够最终战胜‘心瘾’的力量,除了自身的意志力,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因为亲情能唤醒从绝望中复苏的希望。”程上游说:“如果亲朋好友能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如果社会对他们更包容一些,再加上他们自身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