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了解的缉毒犬:能从熟鸡蛋里将毒品“嗅”出

2015年06月26日 08:34: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去年6月,3岁的警犬“俊鹏”完成了一件“不起眼儿”的高难度工作。

    当天11:40左右,一辆卧铺车驶来,“俊鹏”在训导员周州的带领下进入车内搜嗅。突然,这条马里努阿犬趴在一个烟盒上,眼睛看着周州。周州心领神会,拆开烟盒,发现在10多支香烟中,夹着一块半个指甲大小的海洛因。

    “俊鹏”的“前辈“江浩”同样曾给人惊喜。

    前年3月,芒市公安边防侦察支队在抓捕贩毒嫌疑人时,对方逃跑时将毒品扔进了杂草中。人工多次寻找未果,8岁的警犬“江浩”前往搜嗅,很快就成功寻找到13公斤的毒品。

    这条“明星警犬”的第一次亮相,就一鸣惊人。

    当时,它对着一堆零食中的五个熟鸡蛋不停地吠叫报警。训导员蓝武拿起鸡蛋仔细检查后,终于发现了疑点,查获毒品220克——原来,狡猾的毒贩将煮熟的鸡蛋挖空,将毒品藏匿其中,粘合缺口再用涂料加以伪装,单看外表,几乎无法看出破绽。

    在危机四伏的缉毒现场,“江浩”还是蓝武的忠实“保镖”。2012年7月,蓝武盘查4名可疑乘客,在弯腰检查时,一名男子扔掉挎包,掏出一把长约七寸的水果刀,准备刺向蓝武。说时迟那时快,几米远外的“江浩”一下子挣断绳索,飞身扑向男子,将男子扑倒在地。蓝武与战友立即将该男子控制,当场从男子的提包中查获冰毒164克。

    更为传奇的警犬,非曾获得一级功勋犬殊荣的“辉杰”莫属。

    2001年,“辉杰”从昆明公安部警犬基地来到瑞丽,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兵”。默默无闻地当两年的“新兵”后,这头昆(明)马(里努阿)杂交犬,凭借忠诚的天性和优良的品质,很快脱颖而出。

    在训练中,无论毒品藏得多隐密,只要“辉杰”出手,都会在一分钟之内发现毒品,于是,它很快获得了一个外号——“一分钟先生”。

    2003年,警犬开始进入缉毒一线。它们能不能发挥作用?会不会伤到无辜的老百姓?在担心和质疑中,“辉杰”和它的战友甫一登台,就拉直了所有的问号。

    第一次参与检查,“辉杰”就实现突破。在一辆由边境开来的客车上,它在完成第二次从车厢尾部搜嗅后,突然折返,直赴车厢尾部,对最后排座位下方重嗅,并吠叫报警。训导员罗祥彬当场从车厢尾部挡板的空隙内,查获1300多克海洛因。

    服役10年,它“破获”的贩毒案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搜嗅出的毒品超过25公斤,它因为赫赫战功而被授予一级功勋犬称号。

    因为它接连创下“神话”,连毒贩都知道了“辉杰”的外号,视它为“眼中钉”,谈“辉杰”色变。境外毒枭甚至叫嚣:“谁能给我弄死它,我出两百万。”

    毒贩果然对“辉杰”下手了。2005年9月9日,“辉杰”对一辆由瑞丽开往昆明的卧铺客车实施搜查,很轻松地就搜嗅出毒品。罗祥彬来不及制止,它已直接用嘴从塑垫下叼出一个装有粉末状海洛因的塑料袋。

    薄薄一层塑料袋,警犬一咬即破,毒品就这样直接渗入了“辉杰”的口腔。

    一般情况下,毒贩都会将毒品细细密封,包成严严实实的“棕子”。这包毒品却连口都未扎好,汽车颠簸都会抖落,显然是毒贩针对“辉杰”故意为之。

    尽管在第一时间迅速用清水对“辉杰”的口腔进行清洗,但为时已晚,中毒症状随即出现,“辉杰”无法站立,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基地立即派出车辆运送“辉杰”赶赴兽医站。一路上,看着危在旦夕的“辉杰”,罗祥彬心如刀割,不停地呼唤着它的名字,但“辉杰”的眼神却渐渐失去了光泽。来不及多想,罗祥彬俯下身子就给“辉杰”做起了人工呼吸,将它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对手的重视程度,其实是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个反衬。从这个层面上,“辉杰”已经完成对毒贩的巨大心理震慑。

    经过市兽医站的全力抢救,“辉杰”脱离了生命危险。半个月后,“辉杰”重新走上战场。第二天就成功破获一起贩毒案,缴获毒品800多克。

    2006年9月,“辉杰”从一车辆客车尾部挡板内查获的海洛因重达9.27千克。

    “警犬搜嗅出的毒品总量,是一个超出我们期待的数字。无论是在刑侦领域还是缉毒领域,它们都曾大放异彩。”云南边防总队江桥警犬训练基地主任韦德才说,好的警犬,嗅觉灵敏度是人的2000倍,经过长期训练,它在缉毒领域能有特别的建树。

    对于入伍4年的周州来说,“俊鹏”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如果他和朋友开玩笑嬉戏,即使拴在三四十斤重的障碍物上,“俊鹏”也会拖着障碍物冲过来保护主人。而周州开心或悲伤时,“俊鹏”都会陪着,有时会伸出舌头来舔主人的脸,或者用嘴叼主人的裤脚。“建立亲和力以后,警犬对训导员的感情简直超出想象。”周州说。

    相关文章

    “缉毒先锋站”里的85后:与毒贩鏖战的青春

    中缅边境缉毒亲历记:武警在漫天杂草中“生擒”吸毒者

    一个“吸毒村寨”的自我拯救之路

责任编辑: 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