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汉:禁毒要务 古稀未忘承祖志

2016年06月24日 20:29:10 来源: 中国禁毒网

 

    古稀之年,本该含饴弄孙、乐享天伦,可南京市鼓楼区观音里小区74岁的林鸿汉老人却不然,他的生活节奏俨然“少壮派”的状态。

    “上周在紫竹林的航模夏令营给孩子们上禁毒课,昨天参加老年科技协会宣讲活动,明天就在我们观音里社区给居民们讲讲,下周六合区邀请我去讲一讲新型毒品的防范,8月初去福州参加林则徐诞辰230周年活动……”林老扳着指头向记者说起他的“工作”日程,这安排可谓满满当当,而且无一例外地和“禁毒”有关。“这样忙忙碌碌,会不会太累了?”“不累不累,忙得有意义就不觉得累,”林老摆摆手:“而且这是作为林则徐后人应该做的。” 圆润的前额、饱满的两腮,林鸿汉与先人林则徐有着几分神似。“林则徐生有三子,长子林汝舟只生了一个儿子林洄淑,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是林黻桢,父亲叫林百川。我是第六代。”采访中,林老从里屋拿出家谱向记者讲述起来。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自己义务禁毒,林老侃侃而谈,讲到动情处,双目炯炯,两颊微红,一个多小时下来,连水杯都没碰。记者忽然间明白了老人家“忙而不累”的原因所在。

    退而不休,献余热从社区走向社会

    2001年,林鸿汉从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在家闲着太闷,于是林鸿汉重操旧业,去一个培训班代课。“我以前一直教高三数学的,教教高考的孩子小菜一碟。”虽然林鸿汉找到了打发时间的好办法,但是两个女儿对此却不赞成,怕他出门不安全或是上课太累。

    一次在社区和几位老友闲聊,突然聊到了年轻人吸毒的话题,不知谁说了一句:“古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你作为后人是不是也做点什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话似乎“点醒”了林鸿汉,此后他一直想着自己能为中国的禁毒事业做些什么。

    说干就干,先从本小区开始。林鸿汉开始注意从报纸、电视上收集有关毒品和吸毒案例的资料,经过一番精心备课,他的“禁毒课”在观音里小区开讲啦!

    “你们知道吗?我们省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占七成以上……”“新型毒品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你们家里有青春期小孩的一定要注意……”“年轻姑娘听说吸毒能减肥,最后产生幻觉竟跳楼……”在禁毒课的讲台上,林鸿汉的“老本行”博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几次过后,中央门街道、居委会听说了,都争相邀请他去讲一讲。

    义务禁毒宣讲,不仅让林鸿汉讲出了名声,更讲出了兴趣,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干脆推掉了培训班的课程,走上了“全职”禁毒宣传之路。南京市禁毒委在2005年国际禁毒日期间,首次举办公开焚烧毒品活动,林鸿汉受邀作为民间禁毒人士上台宣讲毒品的危害。当年度,他被公安部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荣誉让林鸿汉深感重任在肩,此后他带着义务禁毒的使命踏上了更远的旅途。2006年,他做客中央电视台访谈栏目,宣讲毒品危害;2007年,林鸿汉追随着林则徐的脚步,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喀什进行禁毒宣传;2008年,他在湖南长沙接连作了4场报告会,听课对象有民警、居委会干部、大中院校学生、民主党派人士等;祖籍福建的林则徐中学、广东虎门的沙角炮台学校,他更是年年必去。

    所到之处,林鸿汉或走进社区和青少年对话,或深入戒毒所与学员们面对面,殷殷讲解,深情劝诫,他还不怕骚扰地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谢谢您那天和我长谈,现在我终于恢复到正常人了。”2011年的一天,林鸿汉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那是他2010年在南京石佛寺戒毒所认识的一名学员,此后林老和这位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女大学生一直保持联系,直至她成功脱毒。“对犯错的年轻人要注意引导、帮扶,就像制作盆景,需要剪枝、抹芽、蟠扎一样,经历苦痛,才能成型。”林鸿汉推开纱门,记者看到不大的院子里摆着罗汉松、雀梅、银杏等各种盆景,还栽种了十几种蔬菜,一片生机,满目苍翠。

    “现在家人还担心你出门不安全或是讲课太累吗?”林老笑了,“因为这项活动纯属公益,也更有意义,闺女们反而一致赞成,他们还说我越活越有为,越活越年轻了!”

    爱心奔走,引领更多禁毒志愿者

    每次到戒毒所,看到一张张年轻却被毒品折磨得萎黄的脸庞,林鸿汉的心总是揪着。通过和他们交谈,林鸿汉发现他们中不少曾经是失学、逃学的孩子。

    回到社区,看到身边有不少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孩子,常常无事生非,一个“办学”的念头在林鸿汉的脑中形成。他主动上门和社区的一些退休老教师谈,还找到自家当教师的亲戚共同商议,在社区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下,2006年暑假“周末爱心学校”正式开张。

    “在公共场合聚会时,陌生人给的饮料和糖果能吃吗?”“今天给你们讲一讲第三代新型毒品‘浴盐’的危害……”林鸿汉不但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开设了各类补习班,还把“周末爱心学校”作为禁毒宣传的又一阵地,每次上课前都要先讲一讲禁毒知识,有时还搞禁毒知识抢答。为此,他时常自掏腰包买些课外书、本子、水笔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课堂互动引得附近小区的孩子也慕名前来。后来,这个学校还荣获鼓楼区优秀志愿者集体的称号。

    “禁毒宣传要注意抓两头,一小一老,小孩子好奇心重,要注意引导,老年人尚有余力,可老有所为。”林鸿汉经常利用中央门街道老年科技协会活动的时间,向50多位来自13个小区的会员宣讲禁毒。在林鸿汉的影响和带动下,会员们也自觉扛起了义务禁毒的大旗,紫竹林、工人新村、湖南路等小区里都有了自己的禁毒宣讲员。来自芦席营小区的夏国正老人,是林鸿汉的好友,现在他每周在自己小区的橱窗里更新“禁毒专栏”,他高兴地说:“既向居民们传播了禁毒知识的同时,还督促自己练了字,一举两得。”不仅如此,同为退休教师的夏老现在还是“周末爱心学校”的专职语文老师。

    大学是青年人的象牙塔,如何避免毒害是当下不能回避的问题。2011年,由南京市禁毒办主办的“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走进南京医科大学,活动中,林鸿汉带领药学院的大学生们慷慨宣誓“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有了拒毒意识,才能营造无毒环境。作为校外指导老师,林鸿汉和社团的志愿者同学们一直保持联系,将一届一届的禁毒接力棒传承下去。

    建言献策,为子孙后代留片净土

    虽然身退,但林鸿汉始终心系教育,忘不了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在“周末爱心学校”讲课时,林鸿汉发现孩子们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有的还向他借书看。但林鸿汉家里介绍林则徐的书籍或是史学专著,或是大部头的,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这又使得他萌生了出一本“林则徐轶事”的念头。

    利用宣传禁毒的空余时间,林鸿汉将父亲林百川生前收集的先祖轶事整理出来,找人一篇一篇誊抄、校核。之后林鸿汉再对初稿进行一遍遍的删改、补充、整理、考证,前后共花费三年多时间。书稿定稿后,他又自费2万元出版,2010年3月,《林则徐轶事》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

    林则徐轶事每篇数百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十分适合小学生阅读。每次到外地宣讲,林鸿汉总是会带上一箱,赠送给当地学校,十分受欢迎。“孩子们读了之后,反过来给我讲故事听,什么‘微服私访查烟毒’‘坎儿井和林公车’讲得头头是道。”林鸿汉欣慰地说。

    禁毒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群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鸿汉说,“禁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每一个环节做起,把每一个螺丝钉都要拧紧。”

    “学校每年应开展一次大型禁毒活动”“若学校出现一例吸毒事件,应对校长一票否决”……闲暇时间,林鸿汉一直在思考禁毒预防教育如何真正见实效,今年6月,他向老年科协提交了题为《学校必须重视禁毒教育》的论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林鸿汉说,他每年写4篇论文,大都是和禁毒有关的。他看到美国纽约有林则徐广场、林则徐铜像,英国蜡像馆长期在前排摆放林则徐蜡像,于是发文建议《南京树立林则徐雕像》。他还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真正把“禁毒”考虑进去,而不是“走过场”。譬如,历史课上可组织学生讨论虎门销烟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化学课上可增加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探讨,生物课上重点讲解毒品对人体大脑神经的损害等。

    “只有真正把禁毒知识渗透到日常各学科的课堂讲解中,才能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拒毒’的种子。”林鸿汉说。

责任编辑: 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