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无毒青春,共享健康生活--写在第29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白阳)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在我国现有的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高达62.4%,其中1.8%的人员不满18岁。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形势:我国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合成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无毒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毒品阴影下的青少年群体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毒情。
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的毒情表现出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及吸毒人员低龄化两大特点。2015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53.1万名,而这些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八成滥用合成毒品,七成滥用冰毒等苯丙胺毒品;吸毒人员的职业也呈多元化趋势,虽然无业人员仍为吸毒人员的主体,但学生的比例占到0.5%,企业管理人员、公职人员及演艺界明星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员也占到0.4%。
一方面,不少青少年对以冰毒、K粉、摇头丸等化学合成毒品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新型毒品不是毒”;另一方面,明星等社会影响力较大人员吸毒,给青少年带来了错误的示范效应。
毒品犹如恶魔,操纵人的心智,带来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根据报告,2015年全国共发生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336起,查获涉案吸毒人员349名;破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17.4万起,占刑事案件总数的14%,其中,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性案件7.2万起,涉毒犯罪案件7.4万起,杀人、绑架、强奸等严重暴力案件716起;依法注销14.6万名吸毒驾驶人驾驶证,拒绝申领驾驶证1.1万人。
毒品的阴影正向青少年群体侵袭,让青少年远离毒品,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明天。
铲除毒品在青少年中的生存土壤
“这是生命最美好的世界,孩子啊,你不该这么做,年轻的生命就此打上死亡的阴影,让父母的心碾成齑粉……”一首流传于网络的小诗,道出天下父母的心声。从源头遏制毒品在青少年中的扩散趋势,国家在行动。
2015年8月18日,由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部署实施,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由此全面启动。规划明确提出以10岁至25岁青少年为重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大幅减少。
将“6·27”工程纳入国家禁毒委员会例行督导、制定《2016年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考评细则》、召开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6·27”工程启动一年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得到有力推进。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25万所学校开展了“一次展览、一部电影、一堂课、一次征文、一次班会”为主题的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1.21亿学生参加禁毒专题教育课,收集禁毒征文186.1万篇。各地禁毒、教育、共青团等部门通过远程培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训禁毒师资和志愿者近10万人。记者了解到,全国现已建成省级禁毒教育基地36个,9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1.21亿名学生接受了禁毒专题教育。
一手源头预防,一手重拳打击。一年来,中国禁毒部门深入开展“百城禁毒会战”“网络扫毒行动”等专项行动,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3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4万名;同时,对全国60多个毒品问题重点地区进行分级分类整治,目前已有16个毒品问题严重地区摘掉了挂牌整治的“帽子”或取消了通报警示。
为了孩子,打一场全民禁毒战
打一场全民禁毒战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第29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有关部门作出庄严承诺:
——针对合成毒品滥用的情况,公安机关将全链条、全环节打击制毒犯罪活动,加大易制毒化学品案件经营和来源倒查力度,从源头上加强对麻黄碱类等重点化学品的管理,开展重点化学品专项检查治理;
——针对日趋严重的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问题,将加快互联网禁毒法制建设,落实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广大网民主体责任,坚决遏制互联网涉毒危害,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在禁毒宣传教育方面,将以合成毒品的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为重点,切实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自觉抵御合成毒品能力;紧紧抓住各级各类学校这一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主阵地,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生道德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持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体系;继续把互联网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推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
青春的选择有很多,但快乐的青春必然是无毒的;生活的状态有很多,而健康的生活也一定是无毒的。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不再被毒魔侵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铸一道抵御毒品的社会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