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朗:斩断伸向青少年的毒品黑手
斩断伸向青少年的毒品黑手
——访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胡明朗
近年来,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形势严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舆论高度关注。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打击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等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胡明朗。
半月谈记者: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国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的总体情况。
胡明朗:近年来,全国毒品滥用问题发生新变化,呈现出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下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比例上升,吸毒人群覆盖多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社会职业群体的“一降一增”和“三个全覆盖”特点。其中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合成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因吸毒引发的抢劫盗窃、自伤自残、暴力伤害、驾车肇祸等案件不断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其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全国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员19.4万名,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3588名、18~35岁以下人员11.5万名,35岁以下人员数量占被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总数的61.3%。
半月谈记者:为什么青少年会成为涉毒的高危群体?
胡明朗: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敢于尝试,但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理性不足,极易因外在环境和周围朋友影响而受到毒品的诱惑和侵害。当前,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与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相互交织,并呈现不断蔓延的趋势。去年湖北省破获一起特大网络贩卖精麻药品案件,涉案人员均为20~30岁年轻人。
半月谈记者:青少年滥用的主要是合成毒品,能否介绍一下公安禁毒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胡明朗:当前我国合成毒品违法犯罪多发,各地公安禁毒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加大预防、打击、堵截、整治、管理力度。首先是进一步深化合成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我们深入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防范合成毒品专题教育,通过拍摄专题片、制作公益广告、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深入揭示合成毒品滥用危害,从科学角度说明合成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引导公众自觉抵御合成毒品侵害,从源头上遏制合成毒品滥用问题蔓延。
其次是强化对合成毒品的打击力度。我们建立了信息引导、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全国禁毒堵源截流指挥系统,实现公安部对各地查缉工作的远程监督与指挥,在重要海关口岸、机场、港口、火车站、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休息区和邮递枢纽等重点节点建立固定或流动检查站,加大查缉力度。同时,严厉打击国内制毒活动,建立打击制毒案件延伸侦查机制,通过对制毒犯罪嫌疑人员的审查深挖、制毒工具和制毒原料的来源倒查,实现对贩卖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活动同步打击。
再次是努力萎缩合成毒品消费市场。强化合成毒品滥用人员的发现、登记和挽救,集中开展以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为重点的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收戒行动,对吸食合成毒品成瘾人员依法采取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措施;同时加大对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的管理力度,防止再次沾染毒品。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力遏制了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发展蔓延,实现了我国禁毒斗争形势的整体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