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戒毒局规范化管理助推场所工作跨越发展
3年实现全省强戒所规范化建设达标
19项1470条考核标准、数千万元资金投入、400余种数万块标识板牌、300余条整改意见建议、先后20余次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会、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先后5次组织外出观摩学习……
“数字背后,是云南省第五强戒所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摸索、谋划、组织和推进,从该所也看到了全省戒毒场所警察们的付出与迎难而上的担当。”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云南省戒毒管理局第一政委赵立功说。
“该所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验收,为全省戒毒场所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建设,为云南戒毒工作的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立功表示,“近两年来,云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司法部、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和省司法厅的部署安排,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主动的做为,立足长远、科学谋划、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在全系统扎实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警察的管理和执法能力,有力提升了强戒所整体工作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司法部、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省司法厅和系统内外、省内外的高度评价。”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单靠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是无法推进的。这项工作涉及场所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施胜中表示,“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党委认为,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绝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阶段性工作或单项工作,要结合新形势下强戒工作的特点,引入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拓展教育矫治的时空观,突出对强戒所全面、全员、全时段、全要素的管理与防控。”
在顶层设计上,从一开始就应将强戒工作归结为24个字两句话,即“人、财、物,产、供、销,戒、管、教,党、政、群”和“公开管理、隐蔽斗争、应急处突”,强调执法工作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规范化管理的初衷和最终落脚点是解决警察执法工作“是什么”“做什么”“依据什么做”“由谁做”“做到什么标准”“怎么做”“做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提出“责任、标准、管理、处突、保障、考核”6个体系和“建设标准、执法规范、管理精细、形象良好”的工作目标及“硬件统一标准,管理统一制度,执法统一规范,警察统一风貌,环境统一标志”的工作思路,着力从硬件设施、制度建设、执法规范、现场管理、警用装备、信息化、外观标识、形象风貌8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强戒所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形成符合戒毒工作规律、特色鲜明、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机制。
“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规范化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我局认真调研,充分借鉴系统内外、省内外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八个规范’工作举措,打造了具有云南特色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施胜中说。他表示,下一步,云南省戒毒系统将总结提炼云南省第五强戒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现全省14个强戒所的规范化建设达标。 石飞 梁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