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戒毒人员的“新生”之路

2017年06月29日 14:47:24 来源: 山西日报

    安置就业实现戒毒人员再就业

    戒毒人员离开戒毒所,虽然生理上已经脱毒,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或者弃之不管,很容易走上复吸的道路。省戒毒管理局依托现有资源在戒毒康复场所建立安置就业基地,将解戒出所后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接纳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快救救我吧,救救我吧”,这是永济董村戒毒所戒毒科长尚军昌接到的求救电话。电话中求救的男子王富贵(化名),原本拥有数家日用品连锁店,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次朋友聚会让他误入歧途。王富贵吸食毒品花费很大,随着吸食次数的增加,家财耗尽。为了家庭,王富贵希望彻底戒掉毒瘾,家人通过上网查询和多方打听,终于拨通了永济董村戒毒所戒毒科长的电话。

    王富贵来到戒毒所后,康复中心专门为他制定了一套康复方案。15天脱毒期,生活作息规律,辅以药物治疗。半个月后,他的身体渐渐有了起色。15天康复期,戒毒所心理咨询师王关锁把王富贵当家人和朋友一般看待,每天与他交流、谈心,从中了解他吸毒的诱因,帮助他打开心扉,认识毒品的危害。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王富贵生理和心理全部达标,符合出所条件,他却恳求尚军昌不要让他离开,希望留在戒毒所,远离原来的生活环境。

    之后,王富贵被安排到永济董村戒毒所下属安置就业基地——种猪繁育基地工作。为了使他安心,戒毒所把他的妻子也安排在基地上班,将他的一双儿女安排到附近村镇上学。工作3年多来,王富贵每天起早贪黑,共哺育仔猪3000余头,又脏又臭又累的工作环境磨砺了他的心性,妻子、儿女的温暖陪伴成了他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如今夫妻俩每月工资6000余元,还能定期为家中年迈的父母寄去生活费。

    省戒毒管理局表示,对那些已经完成戒毒,走出戒毒所大门的戒毒人员,绝不能放手不管,而要把他们看作离家远走的孩子,时刻牵挂和关注着他们,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争取社会理解帮助戒毒人员保持操守

    吸毒人员不仅仅是违法者,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病人。戒毒成功后,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他们保持操守、降低复吸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丁(化名),榆社县人,因生活琐事,与父母争吵后,吸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被处以15日行政拘留、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的处罚。在省戒毒所戒毒期间,民警张俊和、张琰发现他有文艺天赋,多次鼓励他参与所内文艺演出。解戒出所后,因李丁曾是吸毒人员,企业不敢用、个体不信任,他感到消沉苦闷。张琰通过“帮教QQ群”发现了李丁的异样,迅速与张俊和一同对李丁进行回访,安抚他的情绪,帮助他从法律政策、个人特长等方面进行职业分析,鼓励他开办一家婚庆公司。

    随后,张琰主动帮助李丁办理营业执照、购置器材、租赁场地。好不容易婚庆公司开张,可是却没有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张琰主动为李丁的公司当起宣传员,向社会宣讲戒毒人员的就业政策,讲李丁的戒毒故事……在他的努力下,大家歧视的眼光慢慢消除了,更多人加入了帮助李丁的行列。婚庆公司的第一个业务,就是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获得的。现在,李丁的婚庆公司生意兴隆。张琰介绍,解戒出所4年来,李丁保持了良好的戒毒操守。

    省戒毒管理局表示,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极易导致戒毒人员“吸毒—戒毒—复吸”的恶性循环。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给戒毒人员多一份理解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走好新生之路。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