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研究员谈电影创作与禁毒宣传
中国禁毒网北京1月8日电(实习记者 孙诗雨)近日,本网记者对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谭政研究员进行采访,谭政研究员就电影创作与禁毒宣传进行了相应阐述。
毒品题材电影及其走红原因
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毒品题材电影有尔冬升执导,刘德华、吴彦祖主演的《门徒》,杜琪峰执导,古天乐、孙红雷主演的《毒战》、陈木胜执导,刘青云、张家辉主演的《扫毒》,林超贤执导,张涵予、彭于晏主演的《湄公河行动》等。
虽然这些电影本身是商业片,但因为以毒品为创作题材,所以涉及毒品的危害,人类所受的摧残,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挖掘。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红火,类型片中的警匪片、扫毒片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些电影票房表现和市场反响良好,客观上达到了宣传禁毒的效果。《门徒》拍摄较早,影片故事背景在香港,但之后一些影片的故事背景直接设置在内地,由此提高了与观众的结合度,也增强了观众的共鸣。
在电影市场中,19岁到30岁的青少年是目前的观影主体,其中又以20岁左右青年为主。他们既是宣传教育的主体,又大多具有了消费能力。之前国民人均观影不到1次,但到2017年观影人次已经16亿多。所以市场对于好故事、好电影的需求量很大,对毒品题材电影也是如此。
在类型片中,毒品题材电影的警匪斗智、枪战、动作等情节张力十足,戏剧冲突强烈,所以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之前毒品题材电创相对较弱,专门表现警察的电影在市场上的成功先例相对较少。香港电影在这方面经验较多,一些合拍片把禁毒题材慢慢引入市场进行创作,展示一些激烈场面和卧底纪实,对观众产生了很强的冲击,这种开放性创作获得了认可。
总体来看,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上升期,另一方面电影人抓住了市场机遇,利用毒品题材进行电影创作。其中尤为成功的代表是《湄公河行动》,这是一部代表国家意志的影片,讲述了13个中国同胞在金三角被毒枭杀害后,中国警方协调各方面抓获毒枭,并将其引渡至中国受审。这部电影本身剧情紧张激烈,能够吸引观众,另一方面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