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研究员谈电影创作与禁毒宣传
《湄公河行动》成功原因
首先,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这个真实事件的戏剧性很强,能够吸引观众的好奇心——“警方是怎样成功捉获毒枭的?”另一方面,案件的成功侦破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正义得到伸张,毒枭受到惩罚,我国的国力上升从中得到体现,观众在观影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因此说,真实事件是一个良好基础,也是影片成功的初始原因。
从制作层面来看,电影人对这个事件按照类型片因素进行了故事重构,强化了一些具体冲突。如果完全按照原始事件拍摄,这部电影可能只是一个纪录片。然而整个抓捕持续了十数个月,要想在两小时之内完成表达,必须经过故事化的强化和戏剧化的改编,对故事进行新的整合和提升,然后编织成一个符合类型叙事的作品。电影人按照电影本体的要求进行艺术化的戏剧加工,演员进行了到位的表演,导演把握好了叙事的节奏,这些都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
拍摄毒品题材电影需要主管部门的支持。对于《湄公河行动》,相关部门给剧组提供了很多帮助,提供了很多绝密素材。在此基础上,剧组也进行了许多暗访和体验。从创作团队角度看,林超贤是一个很优秀的导演,他曾经执导过《逆战》、《激战》等影片,对于警匪、打斗、冲突的节奏控制经验丰富。他用类型片对故事进行整合和提升,让这个片子走到观众心里,与观众形成心理呼应,因而反响良好。
电影与禁毒宣传
传统宣传方式比如黑板报的传递力量有限,大家可能熟视无睹。所以只是吸引目光是不够的,而是必须有一个互动力,让受众产生行动。电影宣传的优势首先在于它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从内心接受这个故事。电影能够极富戏剧张力地去展示吸毒场景及其对生活造成的破坏,每部电影基本上都包含悲剧,因为无论是吸毒者还是贩毒者其实都是一个悲剧。电影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它属于精神消费、娱乐消费,观众是在娱乐当中进行影片欣赏并接受信息传递。观众可以进行错期消费,即使现在看不起,晚一些时候也可以看到,甚至今年消费不起,过几年仍有机会在网络上免费看到。
不论哪种题材的电影,都面临一些共同困难。首先要编一个好故事,请好演员,还需要充足的资金,选一个好档期,与别的影片进行竞争。禁毒电影还存在还原程度的问题,比如哪些可以表现,哪些不可以表现。还有避免重复性问题,要在同类题材中展现出新的独特的内容。比如《湄公河行动》,故事本身是一个真实的轰动性事件,而且涉及国际合作。《毒战》讲述了警察卧底故事,涉及怎么引诱敌方,协助警方进行抓捕。《扫毒》是一个跨国故事,也有警察卧底内容。以上每部电影都有独特的吸引力,因而虽然属于同类,但是不会重复。现在影片竞争十分激烈,一周能有十几部影片上映,因而毒品题材电影如何创新,如何讲更新的故事吸引观众,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与大电影相比,微电影在复杂性上较弱,因此较好操作,可以大量制作。因为整个电影市场承受不了过多同类题材,如果大量制作毒品题材大电影,制作方难以收回成本。所以毒品题材大电影是几年间拍摄几部,投资方才能收回成本并且盈利。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短小精悍,适于大量创作,还能接纳各种题材和艺术形式。它不需要像大电影一样必须上院线传播,而是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尤其是现在移动端非常方便,通过社交媒体、自媒体等等很方便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微电影也能够为电影培养创作人才,也能孕育未来更好的创作。
微电影要贴近观众的欣赏趣味,使其产生接受层面的共鸣。电影创作其实也是一个想象力问题。以2017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为例,它贴近墨西哥人的生活,因为源自墨西哥的亡灵节,但不贴近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会祭祀祖先,因此也会产生共鸣。我们现在在技术层面没有大问题,特效基本能达到叙事要求,但是想象力要自然,要创作一个新颖的精巧的故事,从而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