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村”的救赎:曾因毒品“失控"”如今已重生

2018年05月25日 08:58:5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失控”的村庄

    大约1993年至2002年,丹村“失控”了。

    彼时,乐东县中学的化学老师石璜从县城坐班车到佛罗镇后再换乘三轮车时,往往会遭三轮车司机拒载。

    原因是丹村村口聚集了一帮社会闲散青年,除丹村人外,这帮青年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陌生人。

    那时,在贫困的丹村,青少年因念不起书,辍学在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村子里几乎没有文化娱乐生活,连电视机都很少。漫长而无聊的日子里,部分青年很快就跟“吸粉”的人混到了一起。

    现年72岁的石璜回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因为缺钱买毒品,吸毒的人偷家里东西卖钱,没有东西可卖了,就出去偷、去抢,村里的偷盗情况越来越多。

    “为防止被偷,一些人家晚上甚至要和猪牛羊家畜一起睡。抽水用的水泵丢失,也是常态。”石璜摇摇头说,作为人民教师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他曾找一名村干部反映情况,谁料这名村干部的两个儿子也在吸毒。

    这名村干部回忆起往事眼含泪花,“作为一名母亲,你能想象到拿着藤条抽打儿子后,一家人抱头痛哭的场景么?我恨贩毒的人!”她咬着牙说,继大儿子吸毒后,有一年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她发现小儿子居然也在自己的房间吸毒,她整个人崩溃了,想死的心都有。

    如今,她的大儿子戒毒成功,小儿子依旧被关在戒毒所。

    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2002年,是丹村吸毒情况最严重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全村吸毒人员明显增多,到2002年,全村5000人中吸毒的就有70多人。

    时任佛罗镇派出所的肖姓干警回忆,那时候,每到过年都是村里最乱的时候。他不得不联络村里所有的村民小组组长,安排专人值夜班,围着村子巡逻,专门抓小偷。

    “有时候,半夜村里会打开广播,把村民喊起来查看耕牛是否被偷。很多村民被毒品害得惨不忍睹,整个村子像失控了一样。”回想起那段岁月,他感慨不已。

    村支书发起的自我“救赎”

    随着村里吸毒的青年越来越多,丹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一些村民纷纷向村委会反映,要求遏制吸毒现象。一些家庭开始主动将吸毒的家人送去戒毒所强制戒毒。

    “眼看着家乡沦为乐东县毒品形势最严峻的村庄,辍学青年越来越多,这样的村子是没有未来的。为挽回名誉,必须做点什么。”彼时,在海口做生意的丹村人谢上强有了返乡的愿望。

    2004年,在村民的期待中,谢上强当选为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这位身高1米8的大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治毒”。

    “一夜抓了18个吸毒仔,”谢上强说。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张贴宣传标语,制造声势,然后挨家挨户对涉毒青年造册登记,再联系当地派出所采取强制戒毒举措。

    谢上强将“治毒”称之为“雷霆行动”。尽管遭到一些“吸毒仔”的威胁,妻子甚至还接到过恐吓短信,但他和村两委班子仍坚持了3年多,并形成了一套奖惩举报机制。

    阿光回忆,那次村里动真格了,曾一起吸毒的小伙伴开始四处逃散,自己也被“三进宫”强制送进了戒毒所。

    谢上强意识到,救赎才刚刚开始,“除根”还需依靠教育和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经丹村两委班子商讨,他们提出了“教育兴村”“文化兴村”的目标。

    2010年,谢上强带领班子成员主动出击,四处寻找从村里走出的乡贤和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谢上强四处打听,辗转多次找到今年73岁的画家王炬光,希望他回到丹村做点事儿。画家被谢上强和村两委班子的真诚打动了。

    同样,谢上强还登门拜访了在乐东县城声望极高的退休教师石璜和海口某高校的退休教授王建光。谢上强开始说服在外务工的丹村人,随后,从丹村走出的某企业老总石隆英慷慨解囊,“平时少抽一包烟,节省开支,为家乡的助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这些从丹村走出的文化人和生意人被这位村支书感动,村里的一些老党员也开始四处游说,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助力。2010年底,丹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成立当天便募集到了50万元。

    基金会奖励考取海南中学的初中生以及考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按不同金额分别予以奖励。此外,基金会还向丹村小学优秀教师和在校优秀学生颁发“奖教金”,由王炬光、王建光、石璜为获奖师生授奖。

    作为从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今年71岁的王建光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联同从丹村走出的文化能人开始编纂《丹村志》,并耗时3年编纂了族谱、家训,启发村民自我管理。

    经过多番商讨,丹村制定了包括检举揭发贩毒者和偷盗抢劫在内的18条“村规民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吕爱玲